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在回復省政協委員《關于廣東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提案》時透露,珠三角已經建成全球第三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示范區,未來將進一步提升空氣質量預測預警水平,指導各地依法依規、實事求是精準開展污染天氣應對分級管控,切實維護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廣東已建成天空地一體監測體系
2020年廣東環境空氣質量六項指標實現連續6年達標。PM2.5為22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最好水平,優于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25微克/立方米)??諝赓|量指數(AQI)達標率為95.5%,完成國家要求考核目標。
省生態環境廳表示,自2020年9月23日百日沖刺行動開展以來,各地、各部門強化污染天氣應對,全省AQI超標城次比2019年同期減少297城次。按照國家和省相關部署要求,建立健全污染天氣應急應對響應機制,依法實施管控措施,最大限度控制和減少污染天氣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目前,廣東已經基本建成PM2.5成分監測網絡、揮發性有機物(VOCs)光化學監測網絡、顆粒物和臭氧激光雷達監測網絡,結合遙感衛星監測系統,構建覆蓋全省21個地市和主要傳輸通道共約30個站點的立體監測網絡,形成天空地一體監測體系。部署建設129套機動車遙感監測系統,基本實現全省主干道路機動車排放監測全覆蓋。對珠三角、粵東、粵西15個市國控站點以及敏感區(含工業區、港口碼頭、機場)開展走航監測,快速查找和管控VOCs污染異常點位,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決策更科學、措施更精準。
在空氣質量預報方面,建設信息化管控數據平臺,加強與氣象部門日、旬、月、季度會商分析,實現了未來7天AQI數值預報,基本實現短期精準和中長期趨勢預報。在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方面,形成了以區域視野城市行動為核心的區域空氣質量運行管理體系和機制。繼美國加州和歐盟之后,科技部認定珠三角區域建成了全球第三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示范區。
不斷提升區域污染天氣過程監測預警能力
省生態環境廳同時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提升空氣質量預測預警水平,指導各地依法依規、實事求是精準開展污染天氣應對分級管控,切實維護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加強污染天氣預警預報能力建設。加強污染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技術攻關,結合空氣質量觀測和氣象模式、空氣質量模式,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方法改善大氣污染預報能力。利用衛星遙感數據改進模式下墊面參數信息,提升氣候預測模式邊界層氣象要素的模擬效果,建立和完善中長期(30天)空氣質量預報系統,不斷提升區域污染天氣過程監測預警能力。充分依托華南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定期開展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聯合會商,及時向各市通報可能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的預測預警提示信息,顆粒物污染提前2~3天、臭氧污染提前3~5天發布,為企業落實減排措施和減排措施。
完善差別化管控工作措施。指導各地編制污染應急管控清單,加強城市大氣污染防控行動的區域統籌,進一步完善“預測研判—減排方案—措施制定—落地跟蹤—綜合評估”的區域污染防控閉環工作機制。應急減排措施優先控制重污染行業主要涉氣排污工序,實施精準減排。對新興產業、戰略性產業以及保障民生的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減排措施,盡量避免對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針對不同治理水平和排放強度的工業企業,分類施策,減免績效水平先進企業相應的減排措施,確保同一區域、同一行業內,同等績效水平的企業減排措施相對一致,既讓環??冃礁叩钠髽I享受政策紅利,也讓持續提標改造的企業看到希望,從而推動行業治理水平整體升級,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化污染天氣應對措施落實情況監管。省生態環境廳將依托生態環保督察、日常執法等,組織專家團隊對各地重點行業企業績效評級結果進行抽查復核,對已評級企業進行核實,發現企業實際生產活動水平等不符合相應績效指標要求的,作相應處理。指導各地市將企業評級名錄向社會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等監督。污染天氣應對期間,將組織省直相關部門,加強對各地市應對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措施落實依法依規、精準有效,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維護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