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才,大步來。
今年以來,梅州市大埔縣深入貫徹落實“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扎實推進“才聚梅州大行動”。聚焦“免費梅州”,著力為來埔創業、工作的企業家、創業者、求職者提供“免費創業”“免費住宿”,吸引更多人才來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5月19日,大埔縣召開全縣人才工作會議,強調要聚力攻堅,推動“免費梅州”在大埔落地生根。人才與縣域的同頻共振,正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能。
“免費+住宿、創業”解決后顧之憂
“效率很高,很貼心!”5月初,求職青年廖先生在“梅州人才驛站”官方公眾號申請免費入住大埔維也納酒店,提交申請信息后,很快便收到了審核通過的信息,還有人社部門的工作人員跟進了解情況?!笆∠虏簧僮∷拶M,讓我對在大埔就業、生活有了更強烈的信心?!绷蜗壬f。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懊赓M梅州”是梅州市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厚植發展沃土的關鍵抓手。這項政策承載著打造開放包容、高效創新營商環境的重要使命,通過構建更具吸引力的政策體系,吸引更多企業和人才選擇梅州、扎根梅州。
今年以來,大埔縣以改革創新思維整合資源要素、優化配置結構,推動“資源存量”向“發展增量”高效轉化,確?!懊赓M梅州”各項工作任務高質高效落地落實。
在大埔開啟新的求職或創業旅程,住宿往往是首要考慮的問題,為此大埔落實“免費住宿”政策。只要是來大埔縣轄區范圍內求職創業的青年人才,包括全日制大專及以上畢業生(含應屆畢業生)、高級工及以上人員、初級職稱及以上人員,都可享受免費入住7天,如有需要的可享受免費入住最長30天;創業人員可享受免費入住最長6個月。
在“免費創業”方面,大埔縣與大埔小吃文化城創業孵化基地、梅州一方土創業孵化基地達成合作意向。其中,大埔小吃文化城創業孵化基地共6層,可提供創業空間面積約1000平方米,梅州一方土創業孵化基地共3層,可提供創業空間面積約4500平方米,共可提供約50個工位,均已通水、通電、通網絡,滿足基本創業需求。
“縣城優質地段的寫字樓,每月租金需要3000元左右,免費創業扶持能夠緩解初創者的經濟壓力,讓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項目籌備與運營中?!贝笃铱h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郭進浩說。
為滿足創業人員拎包入住條件,大埔縣與奧園廣場公寓簽訂協議,合作打造“人才公寓”(共10套公寓約500平方米),并與5家位于縣城和高陂鎮區的優質酒店簽約,儲備220個房間約5500平方米,全面充實房源,為來埔創業人員提供住宿保障。
此外,當地通過微信公眾號、政府官網發布“免費創業”“免費住宿”政策解讀文章、申請流程介紹等內容,并在“大埔縣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微信公眾號對接上線免費住宿申請入口等功能,讓廣大創業者能夠輕松了解政策與申請方式,讓符合條件的人員可直接實現線上申請辦理。
讓更多人才紛至沓來。大埔縣人社局黨組成員、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中心主任羅玉霞表示,大埔將不斷完善運營管理機制,讓“免費創業”“免費住宿”政策在大埔落地生根,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匯聚大埔,促進文化交流與創新,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讓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和人才知曉并受益,進一步吸引更多優質資源向大埔集聚,為大埔的高質量發展匯才聚智。
建人才聯絡站 筑引育留才港灣
談及到大埔的工作、生活經歷,廣東鴻翔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團隊負責人張明仁深有感觸。
近年來,大埔堅持制造業當家,不斷壯大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先進材料、先進制造業、新能源等產業集群。2021年,張明仁帶領著團隊來到大埔,隨后積極融入到當地產業發展前沿。他的團隊主要從事新材料的研發以及應用,預計生產線全部建成投產后,企業可實現年產值約3億元,稅收約5000萬元。
“在大埔生活很舒適,這里自然環境優越,我還游玩了花萼樓等古建筑、古民居,印象深刻?!睆埫魅收f。
招才引智,關鍵要精準匹配,讓人才與縣域同頻共振,才能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大埔縣聚焦發展需要,緊盯醫療、教育等“急需緊缺”和“高精尖能”引才導向,奔赴多地宣講“免費梅州”、“1+N”人才政策等,涵蓋生活補貼、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多項激勵措施,進一步招引人才。
4月底,縣委書記黃增國率隊前往華南師范大學開展招才引智座談活動,旨在加強校地合作,推動大埔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座談會上,大埔縣與華南師范大學代表圍繞校地合作,就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產學研合作路徑、推動社會服務等領域展開深入探討?,F場還舉行了“梅州市大埔縣引才聯絡站”授牌儀式,頒發了“引才聯絡員”聘書,并與部分學生簽訂就業意向書。
黃增國希望,華南師范大學的同學們能多多宣傳大埔,并誠摯邀請同學們來到大埔,在大埔教育領域施展才華,為大埔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同時,希望華南師范大學能加強與大埔的校地合作,通過課題研究、教師培訓等項目,系統提升大埔縣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大埔也將不斷完善教師培養機制,拓寬教師成長渠道,共同助力大埔教育事業提質增效。
另一邊,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榆昌率隊赴廣東醫科大學湛江校區、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開展人才引育合作交流活動,舉辦交流座談會并為高校引才聯絡站授牌。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段邦賢表示,校地開放合作、共融發展有利于提升高校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力、支撐力,引導畢業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引才聯絡站是招引育留人才的重要港灣,也是宣傳推介政策的亮眼渠道和窗口,有利于暢通校地協同育人合作渠道,促進人才與產業需求實現精準對接?!贝笃铱h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接下來,大埔縣將廣泛動員縣內企事業單位,攜更多優質崗位赴省內外高校開展人才招引活動,重點宣介“1+N”人才政策和“免費梅州”政策,著力打造縣域高質量發展的人才蓄水池。
聚焦產才雙鏈 激活發展原動力
除了不拘一格引才聚才,還要因人而異育才用才,育才是引才的后半篇文章。實現用才各盡其能,必須在全方位培養上做功課。
今年以來,大埔縣大力培養本土人才,組織各種活動為本土人才提供交流和學習的機會。
3月,由大埔縣委人才辦牽頭,縣陶瓷產業服務中心主辦,縣科工商務局、縣人社局、縣委黨校、廣東省大埔陶研所與縣鄉村振興人才驛站聯合承辦的“智匯瓷鄉”陶瓷產業發展座談交流會在陶瓷產業服務中心舉辦。
此次座談會結合“首屆‘青梅有約·智慧梅州’人才周”活動安排,旨在匯聚行業專家、企業家和技術人才,共同探討陶瓷產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及轉型升級路徑,推動大埔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顒游藖碜钥h內30余家陶瓷企業的企業家、技術骨干、設計精英參與,通過理論授課與交流互動,為大埔陶瓷技藝的賡續傳承與產業的突破創新帶來了全新的動力源泉。
座談會中,廣東陶瓷協會秘書長王衛國圍繞“國內外陶瓷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深入分析。他強調,面對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國內陶瓷企業應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陶瓷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饒平根博士以“傳統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特種陶瓷路有多遠”為主題,為與會者帶來了精彩的授課。他指出,傳統陶瓷產業在技術含量、原材料、工藝設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特種陶瓷在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高端領域的廣泛應用,為傳統陶瓷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專家授課結束后,與會企業家和技術人員圍繞陶瓷產業的發展現狀、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與此同時,各鄉鎮也在結合實際積極行動。
為探索特色農業產業培育路徑,4月27日下午,大埔縣光德鎮人才驛站聯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邀請嘉應學院科技特派員到該鎮開展“科技賦能”農業技能交流。
交流會邀請鎮政府主要領導、各村(社區)負責人、部分人大代表、本地“產業村長”、種養大戶、重點企業技術骨干等參會,通過“驛站專家+企業+農戶”的聯動模式,將優質人才資源精準導入田間地頭。
培訓中,張曉南博士以《科技賦能鄉村產業:植物資源的高值化之路》為題,結合光德鎮蜜柚、富硒米、茶葉等產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案例,就如何提高農產品深加工生產能力和本地農特產品更高附加值等內容授課。同時,現場解答與會人員關于加工技術、廢棄蔬果利用和農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提問,并與企業代表溝通后續合作意向。
劉雄軍博士則結合自身研究成果,針對本地“四大家魚”的特性,分享大灣區先進水產養殖技術,包括水質調控、飼料優化、病害防治等實用創新技術。
聚焦文旅融合、現代農業等特色產業,大埔縣將人才工作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將人才“請進來”,引導城市人才下鄉,為鄉村特色產業注入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