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珠西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戰略合作暨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流通保供環網基金簽約大會在珠海舉行,標志著以珠海為核心樞紐、覆蓋珠江西岸和粵西地區的現代化農產品流通體系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珠江西岸及粵西地區是全省農業的壓艙石。據統計,珠江西岸九市的農林牧漁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占全省農林牧漁總產值的一半以上。
為有效破解珠西粵西地區農產品流通瓶頸,顯著提升區域農產品集散能力和冷鏈保障水平,精準匹配大灣區日益增長的優質農產品需求,珠海、深圳、中山、江門、陽江、湛江、茂名、云浮等地攜手,打造“核心樞紐市場+產地集配中心+次終端+多服務支持平臺賦能”為模式的新型農產品流通體系。
該體系建成后,將聯通“田間塘頭”與“餐桌”、珠西與全國、國內與國際,更好地服務港澳,讓珠西各市農產品流通更暢通、效率更高、環節更少、老百姓收入更高。
會上,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流通保供環網基金宣告成立。該基金首期規模為18億元,用于打造大灣區“平急兩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基礎設施,建立高標準、復合型、現代化的農產品保供服務體系。
基金首發項目——珠西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落地珠海市斗門區,將填補珠西區域綜合性農產品流通樞紐空白,大幅提升區域農產品集散與冷鏈保障能力,精準服務大灣區日益增長的優質農產品需求。